盐不只是咸,怎么让它提鲜、衬肉、调和百味?看大厨是怎么放盐的
发布日期:2025-06-24 01:12    点击次数:142

盐这玩意儿,家家厨房都离不开,餐餐做菜基本都得用。炒蔬菜得放盐,烧鸡鸭鱼肉也得放盐。

就连处理海鲜河鲜,甚至做菌菇山珍,盐都是必不可少的调料。

哪怕是干货食材,像海带、干香菇,泡发后炒制也得放盐。

一些罐头食品,比如午餐肉、金枪鱼罐头,炒的时候同样需要盐来调味。

而且随着烹饪花样翻新,盐的用法还在不断变化。

放盐的时机常常被称为“定味关”。定味关是决定菜肴风味走向的关键一步。

所以盐担当着“幕后英雄”的角色,这个道理从古至今都被厨师们重视。

菜肴的口味有轻有重,各不相同,但对放盐来说,都是有基本规则的。

根据菜肴的特点和食材确定放盐的多少和时机

菜想做得清淡点,盐就相应少放点,放的时机也可能偏后些。

简单一点的做法是“出锅前撒盐”,或者是“腌制时加底盐”,或者是“分次加盐”也就是炒制中分一两次加入,我们叫它“两次法”。

或者在爆炒前给主料码个底味,我们叫它“打底盐”。还有是对于难入味的食材,提前腌制入味,这做法是取“里外一致”“滋味足透”之意。

以前的家庭炒菜,放盐方式比较单一,一般出锅前放一次,也就是说菜再复杂,放盐步骤也就这样了。

后来因为烹饪技巧多了,比如“炝锅盐”(以前也有类似用法,但不普遍),在爆香葱姜蒜时放一点。

再后来,又有人总结出“复合调味法”,就是盐和其他调料(如酱油、糖)配合使用。

还有人提出了“盐水嫩肉法”处理肉类,这种创新,已经带有科学烹饪的意义了。

但传统家常炒菜的放盐不过是更注重分寸罢了。

比如,做清蒸鱼或者上汤菜,总不能像炒咸菜那样猛放盐,你得用盐提鲜又不压鲜,那才恰到好处。

还要根据菜量的大小来调整盐量

一小盘青菜,一小勺盐可能就够了,若是炖一大锅肉,盐的分量自然要增加。

要考虑食材特性。有吸盐的,有不吸盐的,全凭经验不行,死记硬量也不行。

按照一般原则,像叶菜吸盐快,盐要后放少放。根茎类或肉类相对耐盐,可以早点放或腌一下。

但通常情况下,对于水分多的食材,盐容易化开入味快;水分少的,盐的融入就需要点时间。当然,做汤羹类盐的用量更要谨慎。

图片

放盐的时机和方法不能一成不变。

时机方法,是指盐在炒前、炒中、炒后哪个阶段放。

放盐是还要讲究火候的,而火候的好坏又直接影响盐的效果。

所谓“火候”是指食材在锅里的状态;所谓“效果”是盐分融入的程度。

火候、效果在技术上的要求是:火候要掌握食材生熟度;效果要达到咸淡均匀,里外有味。

盐不像酱料,酱料颜色深容易观察,盐放下去化开就看不见了,放得合不合适,尝一口或者看食材反应才知道,厨师对盐的掌控力好不好,吃菜便清清楚楚。

正因为如此,在厨房里,对火候和盐的配合要求其实很高。

还有就是方法的问题

炒菜放盐,除了一些快速爆炒一定要后放盐的,譬如炒绿叶菜,就不能过早放,对其他食材则要灵活选择时机,而且要求腌、炒中加、出锅前点都要会用,方法还不能死板。

再者是溶解要均匀。以前,让盐化开的方法很多,譬如“沿锅边淋”“翻炒均匀”“点水促溶”“汤汁融化”“拌匀出锅”等。

意思是强调放盐是个技术活,该怎么放就得怎么放。

盐叫“百味之王”不过,像西餐撒盐花那样的装饰性放法,在传统中炒里就少见,传统炒菜的味是调出来的,不是撒出来的。

为啥以前把调味叫“掌盐”,道理就在“掌”字,把握分寸理就在这里。

放盐时机和方法上的要求,简而言之,用两个字就可以将其概括出来:“活络”。

咸淡把握上要尽量做到恰到好处,适口为珍。

用通俗明白的话说,就是菜吃到嘴里要咸淡合适,要一部分菜本身有底味(如腌制品),一部分靠盐调出来,别端上桌后,要么咸得发苦,要么淡得像没放盐,全是重口不好,全是寡淡也不好。

怎样来控制盐的咸淡,让味道刚刚好,让人吃了舒舒服服呢?

在调味的时候,要尽量“宁淡勿咸”,加盐时少量多次,边尝边加,千万别一次倒一大勺,或者完全凭感觉乱放,达到咸鲜适口。

菜肴的咸淡,有的是靠食材自带(如火腿),有的是依靠后期调味。

对本身鲜味足的原料,千万不能盐放多了,要谨慎添加才对,这样才不至于让咸味盖过了鲜味。用一句成语来表达就是过犹不及。

调合

调合包含两层意思:

一层意思是,盐要能激发和调和百味,让甜更甜、鲜更鲜。

另一层意思是,对需要复合味的菜,盐要与其他调料配合,使它们味道提升。

对炒菜放盐的要求是做到提味而不抢味,切忌菜端上来只吃出个咸味,这个咸还要有层次,有的菜需要底味足,有的菜则需要表面略咸。

所以说,一道好菜,盐是默默支撑其他味道的。

当然,在复合味型里盐的作用也可能被其他咸味源分担,如酱油、豆豉,面对这种情况,你要懂得调整盐的用量,使整体咸淡平衡。

图片

举一个简单的例子

炒肉丝,盐配合豆瓣酱的咸香,而实际上盐也参与提味,但又跟只用盐调出的咸味不同。

盐水鸭是鸭子用花椒盐腌制,再经煮制凉冷而成的一道凉菜,吃的时候,咸香入味,皮白肉嫩。

总之一句话,炒菜放盐要尽量做到能提蔬菜的清甜,也能衬肉类的醇厚,有画龙点睛的作用。

能托出酱香,也能平衡糖醋;能辅助麻辣,也能烘托鲜香,调和百味,隐于幕后。

图片

作用要尽量做到多方面。

盐的作用很多,譬如说,有基础调味,有防腐(腌制),有改变食材质地(如嫩肉、脱水),能让蛋白质凝固(如煮荷包蛋)。

每种作用都影响着成菜。

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炒菜厨师,至少要明白以上六个方面的道理。

这就意味着,不仅要懂得放盐,还要有相当丰富的经验,包括必须了解食材特性和火候变化。

我认为只有精通盐之道的厨师才能代表炒菜技术的核心水平。

我经常说,如果把炒菜的放盐和热菜其他技法做一番比较的话,放盐看似简单但要求的心细程度可能更高,还要更灵活,放盐一定要掌握的“度”,其他环节不一定需要如此精微。

譬如:

1、味道的骨架,放盐要承担起奠定基础咸味、平衡调和众味的责任。

2、要求厨师必须懂得盐在不同温度、不同食材状态下的规律。

3、对技术好的炒锅厨师,要求掌握通过盐来调控食材口感的技巧(如让蔬菜脆、让肉嫩)。

想炒好菜,这些都是根本,也是对厨师味觉和手感的基本要求。

4、根据菜肴的风格、食材的脾气,厨师要拿捏用盐的量和时机。

这不光是技术问题,还关乎对味道的理解。

图片

掌控盐是一门需要经验和悟性的功夫。正因为好厨师深悟盐的妙用,才成就了千变万化的人间美味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